王森,男,1986年4月出生,方城县小史店镇人,2004年考入商丘师范学院历史系,2008年7月本科毕业并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方城一高工作,2011年被学校安排到方城一高分校(后改名为方城县第三高级中学)工作至今。
王森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务实重干,无论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在教学管理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德”为首,关心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王森同志非常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通常采取书信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等情况,以方便照顾学生的隐私。他对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格外关心,对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和心理负担过重的学生格外关注,经常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尽全力帮助他们。
王森同志往往能够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讲到中国近代史,他会引导学生感受“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志愿。再比如讲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他就会提醒学生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教育学生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学生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由于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表现突出,该同志多次被县教体局评为德育课优秀教师。
王森同志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还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当了解到有学生竟然不知道方城县有哪些乡镇,有哪些名胜古迹时,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为此,他和同事展开了“本土文化在高中德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这一课题,带领同学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考查,举办“方城历史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及相关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了努力学习、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理想和志向。通过不懈探索与研究,该课题获得市级课题一等奖。
以“学”为先,不断充实自我
参加工作以后,王森同志不忘学习,认真研读了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武寅的《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教程》,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十几本历史专业著作。阅读的边界决定了课堂的边界,通过大量阅读,他的历史课堂不断丰富,教学趣味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在市县级公开课比赛中,王森同志曾多次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二等奖,还被县教体局评为方城县课改标兵和方城县教学名师。
以“研”为基,注重课堂改革
在教学研究方面,他注重课程改革,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改革导向,结合教学实践,他采取高中历史教学材料问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由老师提供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史料,并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史料,得出结论。他以此为题材撰写的论文《从“以史释论”到“论从史出”——从一节课谈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获得南阳市教育局举办的征文活动一等奖。
以“勤”为本,教学成效颇丰
自2015年王森同志开始担任学校年级主任工作起,他便秉承“最好的管理就是示范”理念,发扬“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作风,甘于吃苦,勇挑重担。该同志担任三个文科班的历史课,再加上备课、辅导学生、年级管理等,每天披星而出,戴月而归。在2018年的高考中,学校本科进线169人,首次实现学校本科进线突破三位数;2021年的高考中,学校本科进线人数420人,又一次实现了学校高考本科进线人数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被评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单位”和“体育艺术类教学先进单位”。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工作。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无悔!因为我无愧于自己的学生,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面对层级的成绩,王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