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国办发〔2005〕15号)规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意义
前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公布,对于提高我县城市文化品位,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推动全县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适时公布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必要性:
首先,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参与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基础,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
其次,适时公布一批新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对近年来调查整理非遗资源成果的集中展示,对于展示我县文化内涵建设大有裨益。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扶持传统工艺,实现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评定程序
为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及时启动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申报工作启动后,共推荐上报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非遗项目24项。在有关单位申报的基础上,县文广新局聘请相关门类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24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论证、研究和评审,并对推荐名单进行了公示。公示后,针对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县文广新局从严把关,对传统医药和传统工艺食品类项目一律从严审核把关,凡是生产经营中,证照不齐全的项目一律剔除。食品类项目,如食醋和香油等项目联系相关部门核查了证照和质检报告的真伪。同时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获奖证书原件进行了查验、核实。
四、项目名录
序号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单位 |
一、传统技艺 | |||
1 | Ⅷ-1 | 王氏木桶中华蜂驯养技艺 | 二郎庙镇 |
2 | Ⅷ-2 | 搓捻丝布纺织技艺 | 凤瑞街道 |
3 | Ⅷ-3 | 传统木椅凳制作技艺 | 释之街道 |
4 | Ⅷ-4 | 黄金饼制作技艺 | 古庄店镇 |
5 | Ⅷ-5 | 传统沙琪玛制作技艺 | 凤瑞街道 |
6 | Ⅷ-6 | 黄石宫酒制作技艺 | 独树镇 |
7 | Ⅷ-7 | 鸬鹚捕鱼 | 释之街道 杨楼镇 古庄店镇 |
8 | Ⅷ-8 | 张氏中兽医 | 杨集镇 |
二、传统美术 | |||
9 | Ⅶ-1 | 刘氏面塑 | 拐河镇 |
10 | Ⅶ-2 | 糖画 | 释之街道 |
三、传统医药 | |||
11 | Ⅸ-1 | 热灸膏制作技艺 | 杨楼镇 |
12 | Ⅸ-2 | 常氏祖传喉科药膏制作技艺 | 凤瑞街道 |
13 | Ⅸ-3 | 杨氏五炁点穴推拿 | 释之街道 |
14 | Ⅸ-4 | 李氏祖传膏药制作技艺 | 独树镇 |
15 | Ⅸ-5 | 袁氏中医治烧烫伤疗法 | 二郎庙镇 |
16 | Ⅸ-6 | 朱氏骨康筋骨贴 | 凤瑞街道 |
17 | Ⅸ-7 | 裕景济康膏药制作技艺 | 释之街道 |
18 | Ⅸ-8 | 侯氏正骨推拿术 | 释之街道 |
19 | Ⅸ-9 | 水磨河张氏百消丹膏药 | 二郎庙镇 |
20 | Ⅸ-10 | 文仁针灸 | 释之街道 |
21 | Ⅸ-11 | 玉照堂张氏中医方剂疗法 | 释之街道 |
22 | Ⅸ-12 | 针灸治疗乳腺癌、淋巴结节、老鼠疮 | 凤瑞街道 |
23 | Ⅸ-13 | 娄氏按摩法 | 杨楼镇 |
四、民俗(1项) | |||
24 | Ⅹ-1 | 货郎担 | 独树镇 |